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78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章標籤

rqs29nd83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rqs29nd83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rqs29nd83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肝炎有「國病」之稱,國內最著名的B型肝炎學者、有「台灣肝帝」之稱的中研院院士陳定信,童年時也曾罹患過A型肝炎。但他表示,自己之所以投入B型肝炎研究,其實與小時候生病沒有太大關聯,而是與父親罹患肝癌過世有關。因此他立下志願投入肝病研究,至今已有半世紀,期盼有朝一日人類不再受肝病的威脅。陳定信表示,22歲就讀台大醫學院四年級時,父親罹患了肝癌,面對可怕疾病,不論是醫師或家人幾乎都束手無策;父親從發病到過世只有短短四個月,一家人突然之間失去依靠。他回憶,雖父親罹肝癌過世是促使他投入肝炎研究主因,但年幼時也有罹患A型肝炎的經驗,那時就讀小學六年級,在初中聯考前幾個月竟然染上急性A型肝炎,至今仍印象深刻。陳定信老家在現在的新北市鶯歌區鄉下,童年時舉家搬遷到台北市永康街一帶,並就讀幸安國小。那個年代交通不像現在這樣發達,他每天上學、放學都靠雙腳走路。「若正常走路回家大約20分鐘,但我往往要花上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才回得了家」,陳定信回憶,當年是台灣光復後沒多久,住家一帶還有許多日式平房,每戶門前都有一個很大的垃圾桶,那個年代還流行集郵,常在放學後走路回家時,同時好奇的逐戶翻找垃圾桶,看看有沒有丟棄的信封或是郵票,若發現則如獲至寶。或許是這樣東摸摸、西摸摸又沒有好好洗手,就把病菌吃下肚了。小學六年級某一天,家人發現陳定信的眼睛黃黃的,帶去給醫師看,診斷出來是罹患了急性A型肝炎。陳定信說,當時年紀還小,懞懞懂懂,對於疾病也一知半解,眼看再過不久就是初中聯考了,但自己卻因為生病而不得不在家休養了好幾個星期,把家人、老師急得半死,大家都覺得這孩子應該考試會槓龜,沒想到我病癒後參加初中聯考,竟然還一舉考上了第一志願,讓不少長輩跌破眼鏡,「但生病的唯一好處是讓我從此有了A型肝炎抗體」。隨著衛生條件愈來愈好,台灣的A型肝炎感染也逐年減少。陳定信說,其實很多人感染A型後不會有症狀,且會自然痊癒並產生抗體,因此在很多衛生環境較差的國家,像是印度,幾乎百分之百的民眾都帶有A型肝炎病毒,但因為身上有抗體,就算吃到有A肝病毒的食物也不會出現症狀,但台灣的衛生條件較佳,推估40歲以下國人少於5%有A肝抗體,因此若吃進受病毒污染的食物,很有可能致病,若想遠離A肝,可考慮自費施打疫苗。A肝傳染力高,但有抗體的國人比率太低,過去數十年只有在在原鄉部落流行,盡管A肝疫苗價格昂貴,陳定信和研究團隊20多年前就努力說服政府在原鄉推動免費疫苗接種,後來慢慢延伸到山地鄉附近的平地鄉鎮施打,讓A型肝炎逐步消聲匿跡。921地震後因災區供水系統遭破壞,擔心水源遭受污染而爆發A肝流行,陳定信也建議政府全面提供災區孩童免費疫苗接種,使得A肝未在災區流行。陳定信畢生從事B型肝炎研究,早年跟隨有台灣肝病之父美譽的已故台大醫學院教授宋瑞樓從事研究,發現台灣肝病的元兇是B型肝炎病毒,也發現B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透過垂直途徑,從母體直接傳染給新生兒。這些發現奠定了我國防治B型肝炎的基礎,也促使台灣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大規模施打B型肝炎疫苗的國家,在防治肝炎的工作上,台灣一直是居於亞太各國的前段班,世界衛生組織提出「2030撲滅肝炎」願景,台灣則有望搶先一步,在2025年就達到撲滅肝炎目標。台大醫院陳定信教授。記者陳立凱/攝影 分享 facebook 台大醫院陳定信教授。記者陳立凱/攝影 分享 facebook

rqs29nd83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